HRBP为什么在企业中迷茫?

2017-01-11 07:44:08
[ BPO网导读 ] 传统企业一般采取职能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遇到发展瓶颈:“母子矛盾”与“子子矛盾”,没有形成母子公司格局的企业则是“总部”与“业务单元”之间的矛盾以及业务单元与业务单元之间的矛盾,矛盾在于双方价值导向发生偏离,因此“管控”就成为这些规模型企业面临的课题。

HRBP这一理念来自戴维·尤里奇提出的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所谓“三支柱”也是三种定位,一是SSC,二是BP,三是COE,由于“四角色模型”与“三支柱模型”得到一些西方优秀企业的认可,因而声名远扬,继而被中国企业迅速“拿来”,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企业在“拿来”过程中,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导致BP这一概念独占风骚,反而忽视了整体模型的价值,也就是说中国企业根本没有建立“三支柱”,只是建立了“一支柱”,这也注定了HRBP只能风光一时,终究难以摆脱演变为鸡肋的命运。
HRBP为什么受到本土企业追捧?
传统企业一般采取职能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遇到发展瓶颈:“母子矛盾”与“子子矛盾”,没有形成母子公司格局的企业则是“总部”与“业务单元”之间的矛盾以及业务单元与业务单元之间的矛盾,矛盾在于双方价值导向发生偏离,因此“管控”就成为这些规模型企业面临的课题。

timg.jpg
职能型组织结构
在西方管理学理念中其实只有“管理”而没有“管控”,本土化后才出现了“管控”这一专有名词,说明“控制”已经在传统管理思维中根深蒂固,这也导致了“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成为了传统企业管理的主旋律,当企业规模不断增加时,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而且至今也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说明这是传统企业的“硬伤”。
当传统管控方式无法解决问题时,就必须转换管控思路,这时正好赶上“四角色模型”和“三支柱模型”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但是本土企业似乎只对BP情有独钟,至于“四角色模型”与“三支柱模型”之间是什么关系,“三支柱模型”中SSC、COE与BP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反而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BP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源于BP这一概念是对传统管控思维的颠覆。“伙伴”一词是指“有着相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为达到目标而共同奋斗的人”,在我看来BP的典型特征有三:一是地位平等,BP与业务单元之间是一种对等的角色关系,而不是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关系;二是目标相同,BP应该体现“母子之间”“子子之间”的共同目标,而不是单方目标;三是价值交换,BP与业务单元之间可以双向选择,任何一方不满意可以更换,具备此三点方能称之为BP,而这也恰恰是传统管控方式中所缺乏的三点。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