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京东和阿里巴巴的物流实践

2014-09-02 06:05:00
[ BPO网导读 ] 当信息化这一新兴事物注入到物流业这一古老产业中,物流业会发生什么变化?它会朝着什么方向转型?本文通过考察海尔集团、京东商城和阿巴巴的物流系统,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联合国在 1998 年出版的《知识社会》一书中指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的进程,又是一个社会的进程。它要求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生产技能以及生产工具的变革。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网上交易规模的井喷式发展对物流业而言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同时,海量的网上交易信息也为物流业的优化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那么,当信息化这一新兴事物注入到物流业这一古老产业中,物流业会发生什么变化?它会朝着什么方向转型?本文通过考察海尔集团、京东商城和阿巴巴的物流系统,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一、海尔物流——规模化与平台化的结合
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制造业的领导者,其物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一流三网”,“一流”是指订单信息流;“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电脑信息网络。其中订单信息流是核心,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电脑信息网络为订单信息流提供物质支持。但之所以能够做到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海尔还必须拥有一套能使订单信息流迅速、准确流动的组织结构,才能使传统工业时代的“推式”生产模式转变为现代新兴的“拉式”生产模式。流程改造前的管理机构包括基层、底层和中层,每个层级的反馈信息需要层层上报,然后由顶端下达指令。(如图 1 所示)


图 1 海尔物流在流程改造前的组织机构(事业中心)
资料来源:《海尔市场链与信息化》蒋黔贵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第 42 页。
这种组织架构适用于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因为在这种组织架构下,能够把生产线中产品的单位成本压缩的最低。但在这样的组织下,不同层级的和同层之间内部均存在协同问题,表现为信息不能快速的得到响应,这样的组织结构明显不利于订单信息流的迅速、准确的流动。
海尔集团从 2005 年开始探索人单合一双赢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海尔把所有员工分成两千个自主经营体,组织结构由正三角变为倒三角,一线员工直接面对用户,并拥有决策权、分配权和用人权。自主经营体存在的生命线是订单,如果能利用集团提供的资源通过竞争拿到客户的订单,那么自主经营体就能持续存在下去,反之就会消失。这一做法在宏观层面上为整个组织注入了活力。可以看出,海尔是将各业务部门进行分散整合,分散的是等级制组织结构,赋予每一个自主经营体响应市场和做出决策的权力;整合的是整个集团的生产支持能力,为各个自主经营体提供生产及其它支持服务。事实上,海尔首先是通过发挥每一个自主经营体的主观能动性,使整个组织可以像一个有机体那样去适应市场变化;其次是利用企业资源,为这些自主经营体提供平台化的支持服务。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