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优势不足,缺乏模式创新,民营银行发展仍受阻

2018-01-23 09:07:37
[ BPO网导读 ] 谁在创新,传统的银行已经在努力,2017年四大银行签收BATJ已经是个信号,没有哪家银行会坐等自己被市场干掉,不是因为国家担忧银行倒闭会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是作为一家企业,求生存、谋发展是其根本诉求。从政策红利方面看,传统银行得到的支持远大于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因其资本来源的属性,其得到的支持必然小于传统的银行,加上属地、业务等方面的限制,其发展必然面临更多困境。

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历程
民国时期,民营银行在我国金融发展史上曾占据重要地位,一度主导了中国的银行业发展。当时最为有名的为“南三行北四行”,“南三行”即南方的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北四行”即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各家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官股参与,或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后期逐渐以商业股份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营银行搬迁至台湾地区继续经营,大陆地区则以国有银行为主,直到1996年中国民生银行成立,非公有制企业才正式开始入股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打破了国有银行垄断中国银行业的局面。后来,随着国内民营资本入股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局面不断被打开,民营银行“复出”的讨论开始兴起,2003年,其中以被誉为“民营银行之父”的徐滇庆教授为首的长城金融研究所曾向银监会提出来设立五家民营银行(即江阴商业银行、西安长城银行、沈阳瑞丰银行、南华银行和民华银行)的申请,但最终银监会以风险为由予以拒绝。随后十年间,关于民营银行设立的理论探讨与实践被搁浅。
我国民营银行建立基本情况
二、民营银行设立目的
民营银行本身作为商业银行性质,从事与国有银行、大型股份制等传统银行相类似的业务。从设立目的而言,民营银行可以认为是对现代银行体系建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通常可以按照市场需求有针对性设立,但并不意味着民营银行的设立仅仅是为解决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的一种途径,民营银行并没有这个义务。一旦确立民营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服务或者按照“二八定律”服务于“长尾”部分,显然这是将银行划分成为“三六九等”,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
民营银行的设立,一方面的确存在服务广大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的目的要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对传统银行竞争格局。如果按照等级划分标准,那么既有的银行业格局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反而可能会形成市场分割行为。因此,民营银行的设立应当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不能划定界限以限制其发展,而应当允许其广泛参与市场竞争。
三、民营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
按照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合规化经营必然是大趋势,而且会越来越加重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和传统的国有大行及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其实更具灵活性和机动性,具有更大创新空间和发展空间,但是又不得不看清民营银行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与传统国有大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在人才优势方面先天不足。民营银行现实的情况是,从高管到基层员工基本都来自传统银行系统,思维模式和业务模式几乎是将传统银行的那一套悉数照搬,没有太多创新的内容。
民营银行成立之初标榜互联网化、科技化其实很多时候沦为一句空谈,作为一家民营银行而言,它只是一家公司,既要盈利,又要低风险,创新业务基本属于隔岸观火,处在等待之中。在中国的银行圈里,跳槽的基本路径是国有银行到大型股份制银行,再到城商行,最后到民营银行,也就是说民营银行最后是把中国各类商业银行的思维模式和业务模式完全搬到了民营银行。这样做有其特殊性,民营银行发展需要来自传统银行的经营经验和资源,懂银行经营和业务的就只在传统银行系统内,我国严格执行的分业经营模式势必导致银行业务的短板,跨界能力十分不足。
金融科技发展方心未艾,核心主导力量在传统银行体系内。虽然各家民营银行标榜创新,无论是互联网化、科技化还是交易型银行,科技实力、资金实力和人才实力也只有传统银行具备,且具备良好的抗风险能力。民营银行表面是创新,表里其实还是传统业务,并没有太多创新的东西。其实论创新,主导市场的仍旧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虽然各种论调唱衰中国银行机构,尤其是在当前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认为中国的银行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但我国的金融体制下,银行依旧是主导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谁在创新,传统的银行已经在努力,2017年四大银行签收BATJ已经是个信号,没有哪家银行会坐等自己被市场干掉,不是因为国家担忧银行倒闭会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是作为一家企业,求生存、谋发展是其根本诉求。从政策红利方面看,传统银行得到的支持远大于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因其资本来源的属性,其得到的支持必然小于传统的银行,加上属地、业务等方面的限制,其发展必然面临更多困境。
源自:未央网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