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利用离职率来考核HR是否合理

2012-12-02 09:39:51
[ BPO网导读 ] 当员工离职率偏高,公司应该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是招聘流程出了问题,以致没有找对员工?还是主管的管理风格造成员工不满?在“健康问题、家庭因素”等常见的离职原因背后,探索真正的原因。

  国内某大型商业集团(下文简称A集团)作为国内较早起步的民营企业,经过进十余年的稳步发展,已经成长为国内该行业领先的企业。先后获行业内以及国内多项殊荣,成为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企业。
  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A集团累计引进员工共计为9522人,离职7262人。进行数据分析后,我们发现:2007年A集团入职人数较2006年,大幅增长了88%;2008年,其入职人数与07年相比较增幅有所回落,约降低30%,但较06年同期依旧保持了32%的增长率。三年间A集团的员工离职数逐年同比例增加,而2008年达到了一个峰值。
  伴随着A集团的发展壮大,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对A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大量人员流失,势必增加招聘成本、离职管理成本、劳动争议发生率,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只有详细掌握了员工的离职原因,才能获悉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与缺陷,才能够为后续的管理提升提供才参考。而量化的分析也很能说明问题。我们选取了该企业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员工数据作为分析样本,从员工性别、学历、年龄、户籍、离职变化路径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相应的发展阶段等因素进行交叉分析,对A集团派遣员工的离职原因、离职规律等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对问题的解决与防范提出了发展建议。
  从离职数据看,三年来,女性员工的离职人数虽然稍多于男性员工,但男性员工的离职率来一直高于女性员工,且高于年度整体离职率;从离职率看,京外员工的离职率一直远远高于京内员工,且高于年度整体离职率;21-30岁的人群是一直离职的主要群体,比例达到60%以上;从离职率比较看,2006-2008年间,21岁以下人群的离职率不断增加,并逐步接近年度整体离职率,21-30岁人群的离职率则各年均高于年度离职率,30岁以下的员工离职率则不断增加,40岁以上员工的离职率并没有明显的线性特征;细分在职期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员工在入职两个月内离职的比例最多,是在职期的峰值。入职2-3个月、3-4个月、4-5个月后,也有较高比例的离职行为发生,随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
  [思考]根据A集团的现状,你认为高离职率的原因是什么?
  这或许是最后一次打卡总结中的案例分析,因为这个栏目在思考鱼的综合考量之下,其作用甚微,所以,取消将其合并到打卡课本里,将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决定,我举双手赞成,因为这个月来,有时19点多,有时却要等待到23点50多分,甚至是跨周,我才能在思考鱼放出帖子去抢沙发,接着诚惶诚恐地贴上自己的打酱油之作,感觉是五味杂陈,因此,我实在佩服风十三等牛人,沙发从未旁落。呵呵,还是闲话少说,以上都说了就别删除了,继续说正题吧。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