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熟的独角兽企业容易变巨婴

2018-06-04 09:31:32
[ BPO网导读 ] 最近一段时间,“独角兽”这个词很流行。被冠以独角兽公司的某企业,迅速通过中国严格的上市发行程序,即将以超过1000亿市值登陆资本市场,据信这个市值将使该公司股票成为中国创业板历史第一股。要知道这是一个成立只有六年的公司,得到市场追捧却比很多长期经营并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还要热烈很多倍!这是一个理性的世界,还是一个疯狂的市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很有必要从根本上还原“独角兽”公司的真实世界给大家参考。

最近一段时间,“独角兽”这个词很流行。被冠以独角兽公司的某企业,迅速通过中国严格的上市发行程序,即将以超过1000亿市值登陆资本市场,据信这个市值将使该公司股票成为中国创业板历史第一股。要知道这是一个成立只有六年的公司,得到市场追捧却比很多长期经营并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还要热烈很多倍!这是一个理性的世界,还是一个疯狂的市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很有必要从根本上还原“独角兽”公司的真实世界给大家参考。
一、一个好创意不幸用歪了地方
“独角兽公司”这个词是2013年由一位美国投资人首次提出的,基本概念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这个概念里面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独角兽公司都是新成立不久的创业型企业,二是这些公司有一个资本市场的高估值,也就是说至少投资人很看好这样的企业前景,愿意为这些公司未来可能的快速发展付出高出平均水平很多的资本投入。第三层意思是隐含的,一家创业型企业要想资本市场估值高,必须要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并且具有突破性的创新能力。
“独角兽”确实是一个好创意,从此科技型、创业型企业群体有了价值评判和排序的依据,也让资本市场和创业公司都有了对准靶心的方向。但是,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资本市场对于独角兽公司的追逐持续升级,创业公司为了让自己变的更像独角兽而不断包装,已经让这个名字不仅有了光环,还产生了幻象,以至于堆积了大量的泡沫。
当时美国投资人提出“独角兽”概念,是基于在2003到2013年间,美国就只有39家公司从6万多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事实。但是根据科技部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中国独角兽企业就达到了164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平均公司估值达到38亿美元!是我们中国人聪明,能够在近几年创造出人类的创新奇迹,从而从公司数量和市场估值上都远远把五年前美国人创造的标准打落马下?还是说明我们正在面对资本蜂拥而至,李逵李鬼一起飞上风口的超级幻象?
二、催熟的“独角兽”面临两大核心风险
与传统企业不同,独角兽企业评判的标准主要不是客户标准和财务标准,而是建立在未来可能性基础上的资本估值标准,这类企业生长环境能够得到一般企业不能企及的特殊关照:不断增加的、大规模的资本支持,持续曝光的媒体宣传,以及在此基础上大量优秀甚至知名人士的加盟和追捧。“独角兽”企业创造了一个磁场,能够把大量的资金、人才、品牌快速的、成倍的吸引过去,这种磁吸效应无疑感觉是很好的,也有利于独角兽公司发展业务。然而,如果磁场过大,快速堆积的营养变成了“催熟剂”,那么独角兽企业的持续成长将面临两大核心风险,分别是“巨婴型企业”和“夭折型企业”。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BPO网”或者“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BPO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BPO公众号 BPO公众号
返回顶部